热点头条

数据定义时代,中国系统打造“大脑”级硬核服务

发布日期 / 2022-05-07

过去,我们常说“软件定义时代”,而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数字化转型无疑是激活经济的“杀手锏”,而数据是实现一切变革的基本要素。所以,一些承载国民经济关键技术的企业,开始把数据创新作为主营业务,迎接全新的“数据定义时代”。

什么是数据定义时代?

“在政策推动下,以数据为关键业务的企业将迎来红利期!”中国系统副总裁、数据创新BU总经理刘国栋 ,把当下变化称之为是数据定义时代

所谓,“政策导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一系列政策变化,都在说明同一个事实,那就是数据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固国之本。

2017年,习总书记强调,数据是互联网经济时代新生产要素,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20204月,国务院发布了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意见》正式提出,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参与到要素市场化配制的整体规划中。

20206月,我国数据安全法正式颁布,强调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数据安全工作的统筹,对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等数据实行更严格的管理制度。

2021年,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数据产权规则,真正从数据自身特性出发,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数据创新业务的承载主体,也是国家央企第一批进行混改的标杆企业,中国系统承担着支撑国民经济和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的核心技术。说白了,就是压力大、责任重,偌大的市场主体支撑,不仅要接得住,还要做得好。中国系统以二级标杆企业的身份,承担了中央下达给中国电子集团的任务,包括芯片、网络、终端以及云、数、智六大块业务。尤其是云、数、智,在推动十四五规划整体落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数据战略的核心是“数字大脑”

在刘国栋看来,政府或者央企力推数字化、数据战略,或者构建数据要素,最终落地的都是一套核心体系建设,其中会用到很多理论、技术和工具,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会经常提“数字孪生体”或者“数字大脑”的根本原因。

换言之,数字政府或者大型组织机构必须具备数据的“上帝”视角及洞察力,通过强大的研判分析能力,让实现数据的基础性治理,让各方面的工作能够有序和系统化的落地。

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很多数字化转型都是项目式工作,缺少整体规划,不具备“数字大脑”的能力。

以一个万亿级城市的卫健委为例,过去虽然做了很多数字化工作,但在疫情来临的时候,发现很多数据用不了。虽然,大数据平台做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数据库有四五百个,也都做了各自的数据治理及业务体系规范工作;但遇到突发事件后,无法做到瞬间的交互融合以及业务拉通,导致整个组织机构失去研判分析能力。

再比如,某世界500强央企,数据的管理能力和数据洞察力完全不对称,很多基层单位都在根据自己的业务能力构建数据体系,虽然集团下面的很多分公司确实实现了集中管理,但因为没有更高层面的规划和标准,导致企业失去集团层面的管控能力。

用行话来说,向下要兼容不对称、不平衡的数据体系,向上要能形成统一的经营和业务管理的整个体系,实际上这是一个难题,需要政府类的组织及大型央企要从根本上解决。

数字化转型

需要深入数据服务体系的对称性

问题是,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当前的数据创新还有哪些难题?

“放眼市场,提供数据服务的企业数量不少,但和高质量数据还有差距。” 刘国栋进一步解释道,截止去年年底,中国有25家左右的数据交易所,最终发展结果却不容乐观,某些知名数据交易所已接近破产。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还是要回到数据要素这个源头!

从法律层面来讲,国家对数据的流通或者对数据资源本身,必须严格监管,导致数据交易出现供需矛盾。那么,如何解决市场对数据的合理需求?

刘国栋认为,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体系建立,就是为解决数据供需矛盾而生,通过分级分类的方式把数据进行分类。

而数据要素工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把数据元件形成一种更安全的中间状态,然后再进入市场流通,从而确保数据的安全、流通的规模和灵活性。也就是说,数据工程实现了制度、技术和法律体系的全面融合,让数据元件以脱敏的状态服务市场,支持经济发展。

以政务工程的一网通办为例,如果数字化转型沉淀下来的数据缺乏有效的治理,没有得到使用,一定会反过来影响数字化转型成果、进展甚至方向。因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初衷,是让政务服务能力覆盖到每个老百姓,让普通人能感知到政府的关怀,体现到制度的先进性,如果政务服务还是一刀切,或者只是点到为止,肯定达不到效果。

其实,要想实现数字政府目标,除了加大数字战略的推进,还要在更大层面实现数据共享。尽管,在过去几年,我们已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做数据治理和共享,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力度还不够,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要实现委办局之间的数据共享,驱动力在哪里?管理要对民众服务,考核点是什么?简单来说,数据体系的不对称性是数据共享的难点!

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打造数字经济坚实底座

“为了完成十四五规划战略任务,中国系统也在进行自身业务体系转型,不仅围绕数据要素打造数据创新产品,更以数字大脑的运营模式,为政务及大型央企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服务。”

刘国栋具体介绍了中国系统的三大支撑能力:

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体系全面落地。通过多模业务模式创新,中国系统真正从理论到制度、技术、市场实现多维度的突破,满足国家对数据要素综合型的工程需求。

坚底技术行业领先。通过去IOTE分析型业务、超融合分析体系以及数据金库底座,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甚至达到行业一线水平。

认知工程体系系统落地。基于双系统推动认知工程、行业数字孪生体系、全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全新的数据业务生态。

在过去两年,中国电子集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致力于数据要素工程,包括和清华、北大等高级别院校合作,研究数据要素的整个体系。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体系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国家级的数据基础设施,即“一库(数据金库)两网(数据金库网、数据要素互联网)三级节点(中央、省、市区三级节点)”。另外,和政府委办局有密切的沟通和研究,从产、学、研、用多个维度入手,最终实现了理论到工程层面的落地,围绕数据要素打造出样板服务。

20211015日联合研究院揭牌成立

数据要素工程体系分三个方向,包括:安全工程、要素工程和产业工程。

安全工程

是指基于P(自主芯片)、K(自主操作系统)、S(立体防护安全链)实现本质安全、过程安全和制度安全构建三位一体的数据安全架构。

要素工程

最核心的是数据要素操作系统,这是一套工程体系,也可以理解成产品体系,主要通过数据要素操作系统加上五大支撑系统(质量,标准,合规,评估,安全),再加上四大管理平台(清洗处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元件开发平台、元件交易平台),还有一些工具,包括数据归档、数据处理、元件开发、元件维护、交易合约等,去构建一个完整的数据要素加工中心。也就是说,进来的数据资源,通过这套体系就会生成元件,开放到市场上自由流通。

产业工程

是以数据创新中心为依托,通过场景链接,构建新型的生态体系,这套体系里面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比如:综合配套联合创新实验室、数据治理和运营区,还有数据交易服务中心。另外,产业工程还支持数据应用的开发、数据产品开发以及数据元件的开发,包括一些成果的展示等。

在打造“大脑”级硬核服务过程中,中国系统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坚底产品。一个是Jupiter Platform,已经成为行业领先OLAP超级分析平台,是自主可控国产化分析平台的标杆型产品;另一个是认知智能产品体系,可帮助千行百业的客户打造数据孪生场景,让业务可决策、可预测、可认知、可管理和可计量。

总之,“数据定义时代”的未来已来,而以中国系统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企业的突破与创新,让我们再一次坚定中国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信念,对数字政府、数据经济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文章转自:IT168

作者:李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