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头条

中国系统:数字城市“新秀”的老成之道

发布日期 / 2021-03-0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迅速兴起曾经引发著名经济学家乔治·吉尔德(GeorgeGilder)的担忧,他说:城市就像“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行李”。意指臃肿的城市设施可能会拖累科技的发展。

但事实是,城市没有因为科技的更新和迭代而消亡,反而在数字化和智慧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安东尼·汤森在2014年出版的《智慧城市》中写道:“数字变革并没有使城市消失,事实上,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繁荣发展,因为新技术让它们成为更具价值且更高效的面对面聚会的场所。”

今天的中国同样也证实了安东尼的判断。新技术为城市带来的改变正在各地发生。

 3.1-1.jpg

2月25日,中国IT服务全媒体平台(ITSS媒体工作组)发布2020-2021中国信息技术服务奖项榜单,其中,“2020中国智慧城市创新服务商10强”榜单汇集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军企业。TOP10中,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一匹黑马,尤为值得关注。

联想到近期国资委发声,“十四五”时期,国资央企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要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中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就在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刚刚到中国系统这家“双百企业”进行调研,提出了肯定,也提出了要求。

虽然入局比较晚,但属于中国系统的舞台,才刚刚开启。


城市巨大化

衍生城市治理的诸多难题

过去30年间,新兴技术与城市治理的融合也从未止步。从信息化时代就有信息城市的建设目标,到互联网时代又有无线城市,直到数字化时代才明确了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理念。

数字城市诞生的根本,是为了解决城市巨大化所带来的种种治理难题。

 3.1-2.jpg

麦肯锡在其发布的《智慧城市报告》中提到: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于城市当中,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居民还将新增25亿人。当城市成为经济越来越重要的载体,城市成为价值创造的来源和枢纽,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以中国为例,城市巨大化的速度和规模更加惊人,城市的人口在过去35年里面增加了4倍,超过7亿。中国已经有15个超过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还有23个人口在五百万到一千万规模的城市。新型城镇化极大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治理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数字城市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500个城市宣布了智慧城市建设计划。而在全球,已经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超过了1000个。

但无论数字城市,还是智慧城市,多数形式大于内容,究其根本,过去很多数字城市都是项目式的,从单纯的建设角度解决了具体行业的数字化需要,但却没有从数字城市的总体入手,建成了很多新的数字“孤岛”,这实际上与数字城市的初衷是背离的。

中国系统现代数字城市研究院院长乔亲旺表示,城市信息化总体步入整体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呈现出“一体实施、需求牵引、安全为基、迭代发展”新特征,需按照系统化思维,从城市整体性、全周期角度予以把握,实现从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安全能力、项目建设、服务运营的全过程覆盖,做到围绕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治理能力、民生服务、产业转型等痛点、难点出发,以数据破解需求密码、数据赋能应用场景,并形成持续运营发展模式实现能力与需求升级同步,做到数字城市从传统技术驱动的“尽我所有”发展路径转变为以城市为核心的“尽你所需”新路径,让城市治理有成效、发展有动力、服务有温度、群众有获得。


中国系统的独到与“老道”

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领域,可谓是兵家必争。国内顶级的科技公司如中国系统、华为、浪潮、新华三和互联网云计算公司如阿里云、腾讯云,以及电信运营服务商都先后投入到这个市场的争夺当中。

 3.1-3.jpg

而中国系统作为入局较晚的竞争者,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的认可?笔者认为,有几个原因。

第一,作为国资央企的时代之选。

2019年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中国电子提出“现代数字城市”的理念和建设思路,打造城市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系统作为中国电子网信产业的核心企业,成为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待2020年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电子已明确提出“百城万企牵手”计划。战略优先,科技驱动,切实执行,中国系统发展现代数字城市业务就成为了时代之选,必赢之战。

而且,就在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带队到中国系统调研,对中国系统积极建设基础数字技术平台,开拓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要求中国系统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打造科技人才高地,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积极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领域布局力度,助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顺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系统正在迎来发展机遇期,势头强健。

第二,做中国更为安全可信的数字城市。

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数据运营是核心。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安全治理自然是重中之重。中国电子的PKS安全技术体系,是为了解决网信领域“卡脖子”问题,经多年攻关的战略科技成果。中国系统依托 “PKS”体系,为现代数字城市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安+云+数+智+解决方案”的全流程支持,正是给城市植入了安全基因,优势明显。

第三,更加安全灵活的运营模式。

很多城市在走向数字城市的进程中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由于技术更新迭代快,如果政府完全依托财政拨款来建设,其实很难应对由于技术迭代而不断支付的成本。中国系统提出“企业主建、政府主用、社会共享”,不仅安全高效灵活地解决数据共享问题,同时由于是企业灵活投资,能够保障领先技术迭代。

这一模式在中国系统的项目城市中广泛落地,为全国智慧城市,提出了一个新的启示:合资运营的方式,更符合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

第四,覆盖城市多元的行业场景,助力区域经济。

数字城市并不是简单的所有行业信息化的总和,它应该是对整个城市各行各业数字化能力的一次重塑,所以需要尽可能全面的行业实践。目前来看,中国系统现代数字城市解决方案支持城市综合管理、数字交通、应急管理,以及金融、能源、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行业经验的全面性在国内也处于一线行列,可以有效助力当地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数字化转型,逐步建立本地化产业生态,形成迭代发展的区域循环。

第五,城市“朋友圈”拓展速度更快。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系统已在全国27个省份、86个地市实现业务落地,输出政务云、城市大脑、综合应急管理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等一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提升城市发展活力。

归根结底,中国系统在数字城市领域的成功,是结合了集团资源、安全可信的技术架构、多元的行业经验以及快速准确的市场切入时机。这些元素的叠加,构成了中国系统在数字城市领域最独特的优势。

作为数字城市领域的“新生力量”,中国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老道”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市场友商,甚至在多个细节上更为突出。笔者相信,随着中国系统积累起越来越丰富的经验,在未来中国数字城市版图中必然成为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