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经济社会中的颠覆性力量。
科技型企业将科技视为成功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也开始收获科技驱动型战略带来的巨大价值。
4月21日,深桑达A(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桑股份)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据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04亿元,同比增长33.21%,实现利润总额15.72亿元,同比增长22.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69.48%。
这是一份足够亮眼的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桑达股份聚焦的“数字与信息服务”和“产业服务”两大板块,在报告期内的营收分别为43.58亿元,同比增长133.80%;营收383.46亿元,同比增长27.00%。
数字背后,桑达股份做对了什么?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科技型企业的价值又是什么?
1、压力之下的数字化风口
有数据显示,标普500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正在逐渐缩短。上世纪80年代,该数值一度接近40年,此后逐步下滑,2015年跌破30年。有分析机构预测,未来,标普500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2025~2030年,这一数值将维持在10-20年之间。
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下行,三重压力成为摆在全球所有国家和企业面前的现实。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在轮下》中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燥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队的个体远远地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在数据、消费者、市场边界、资本、数字化、新商业模式的共同影响下,全球变革加剧,企业唯有加速创新,才能不会时代的车轮碾压。
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无疑,数字化能力是乘势而上的“云梯”。来自贝恩咨询的研究显示,过去5年间,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各行业市值增长最快的20家企业中,科技型企业拔得头筹,对于其他行业,那些采用数字化驱动型战略的企业同样表现突出。
2、两条赛道,四轮驱动
“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德州扒鸡火腿肠,前面的旅客脚收一收……”曾经,绿火车上的吆喝声让人记住了山东有一座城市叫德州。如今,“舒心就医”成为德州新名片,“先看病、后付费”的模式,让挂号、检查、化验、取药、治疗在就诊结束72小时内一次性完成支付,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长从3.5小时缩短至45分。2021年2月6日,德州市政府印发《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数智德州”成为德州建设目标,中国系统作为项目承建方,以“一体支撑、一脑慧治、六项赋能”的“1+1+6”基础架构推进“数智德州”落地。“1+1+N”是中国系统布局推进数字与信息服务业的方法论,其中,“1”分别代表数字安全底座和数据创新,“N”则为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根据IDC预测,2023年全球现代数字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1894.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18%。行业空间大、市场需求强劲,为现代数字城市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过去一年的打法来看,桑达股份增资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与武汉、德州、滨州、德阳、大理等地市组建数字城市运营平台公司,开启了天津西青数字底座、广州番禺城市大脑、武汉城市数字政务服务中心、陕西西咸新区智慧城市共性平台项目、云南大理州城市大脑、山东德州城市大脑、江苏盐南高新区城市驾驶舱、四川德阳市城市大脑与数据要素市场化体系工程建设项目。
在数字与信息服务这条赛道上,中国系统对外公开的愿景是——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数字城市运营服务商,这既包括数字政府也包括行业数字化服务。
行业化数字转型方面,中国电子云与华电集团联合开发的国内首个行业级自主可控燃机智慧运维云平台,破解燃机控制系统和运维的卡脖子问题,填补行业空白。目前,已经部署在5家电厂十余台机组,在实际运维过程中得到成功检验。
桑达股份是中国电子旗下企业,2021年,桑达股份完成对中国系统的并购重组。在聚焦的数字与信息服务和产业服务两大业务赛道上,中国系统承担着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四项核心主责主业。其中,前三项属于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后一项属于产业服务业务。
中国电子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兼具计算机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央企。中国系统依托于中国电子网信产业的核心优势,打造了原生于PKS自主计算体系的中国电子云、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业务体系。“PKS”分别指飞腾处理器PHYTIUM、 麒麟操作系统KYLIN,以及“S” 代表的安全能力。
格林·沃德在《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分析》一书中指出:从总体上分析,竞争优势只存在很少几种类型的竞争优势,供给侧竞争优势、需求侧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效益竞争优势。
显然,中国系统依托于中国电子的“国家队”背景,以及PKS自主计算体系,具有供给侧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3、专注“云”“数”,深挖技术创新护城河
在“十四五”规划中,“坚持创新”被列为未来五年十二项重要领域的首位,并且明确提出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报告期内,桑达股份全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40.25%,研发人员同比增长33.84%。截至2021年末,各类专利数累计申请378件、已获得授权282件,累计持有软著数667个,2022年新增申请的91件,软著144个,商标申请20个,累计到2022年4月,共申请专利469件,累计获得软著881个。
中国电子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链中,中国系统在专注“云”“数”两个方向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基于CCOS中国电子云操作系统与雨燕架构的软硬一体的数字底座,“中国电子云”构建了涵盖安 全防护、IaaS(计算、网络、存储)、PaaS(开发者服务、中间件、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政府应用、企业应用在内的体系化云数产品、全栈技术及全方位运营服务,成为中国电子自主安全计算体系的系统性输出平台。
针对新阶段的数据存储要求,中国电子云推出了新一代分布式存储产品“CeaStor仓海”,可满足传统应用、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业务场景的海量文件、大容量、高性能、高扩展等需求的分布式存储。
存数、用数、管数,数据治理的过程,其实本质上也是从业务职权向数权转变的过程。技术在治理中不断投入带来信息传递模式的变革,使得组织结构模式走向“扁平化”。中国系统洞察到数据要素作为新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2021年联合清华大学率先开展跨学科研究,形成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方案设计,基于PKS底座构建数据安全、数据要素、数据产业三大工程产品线,并且已经在实践中推进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试点。
目前,中国系统已经拥有北京、武汉两个研发总部,以及杭州、南京、成都、合肥、深圳五个特色研发中心,自研产品体系日趋健全。
技术创新能力、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效率和成本、数据创新能力和数字化服务水平共同决定了数字经济的水平。
如果说,基于“云”“数”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了桑达股份护城河的深度,那么,“数字与信息服务”和“产业服务”两条赛道的选择则是拓宽了护城河的宽度。
文章转自:略懂的小咖
作者:宋辰